江蘇雕塑,蘊含教育意義的在校園眾象雕塑無錫雕塑
或許很多人會以為雕塑藝術(shù)離自己太遠,但是說到丹麥,映入腦海的很可能是“海的女兒”;提及比利時,或會想起“撒尿男童”;談到美國紐約,便是自由女神像無錫雕塑。
其實,雕塑早已在不知不覺中滲透進生活,成為獨特的文化符號。雕塑與所有的校園物質(zhì)景觀一樣,積淀著歷史、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的價值,蘊含著巨大的潛在教育意義——因為環(huán)境與空間同樣有育人作用。
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校園里的雕塑
一 呈現(xiàn)理念的主體
校園中心廣場的主題雕塑是一個學校的標志,將雕塑與辦學理念相結(jié)合,發(fā)揮雕塑景觀的隱性教育功能。
上饒七中的日新廣場,廣場中央立以“夸父逐日”主題雕塑,寓意對真理的探索和對理想的追逐,又與該校“陽光文化”的辦學核心相呼應。
新疆瞻德中學的融合雕塑,水滴狀寓意多民族相互融合,共同為歷史的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能量。雕塑中心的球形“德”字,是校訓“崇文尚德”的體現(xiàn)江蘇雕塑。
永康城西小學行政樓前雕塑,取樹葉與飛鳥之形,寓意城西學子在旭日晨曦中展翅飛翔。
眾象雕塑杭州大關(guān)中學的浮雕,繪制朝氣蓬勃的少年人像,上書“敦本、務實、弘毅、懷遠”的校訓,展示了學校“育大德于行、大成于知的儒雅學子”的育人目標。
二 傳授知識的載體
發(fā)揮雕塑的育人功能,例如通過打造某一特定雕塑以傳授學生科學知識,或是繪制墻面浮雕來形象地講述文化故事。
寧波鎮(zhèn)海實小的“院士之鄉(xiāng)”浮雕墻,展示了從事各類科學研究領域的鎮(zhèn)海籍院士。
“甬商故里”浮雕墻,天平之前伸手相握的商人寓意經(jīng)商有道,買賣公平;出海商船則寓意甬商貿(mào)易通達,名揚四海。兩版浮雕都是鎮(zhèn)海地域文化的呈現(xiàn)。
杭州京都小學,教學樓浮雕左側(cè)為篆體書寫的京杭運河航圖,航圖既為校園文化融入運河文化氣息,又在美觀的同時為學生普及運河文化知識。
大洋小學的國學浮雕,講述了“游子吟”、“草船借箭”等故事,表現(xiàn)了“孝”、“仁”、“智”、“禮”的主題。
三 傳達美感的裝飾
談及雕塑的裝飾功能,匯聚美觀與大氣的雕塑令人過目不忘,印象深刻。
永康一中的墻面浮雕,雕塑主體從書卷延伸開來,書卷中分別浮出山水天地自然之境,還有俯身執(zhí)筆的少女,象征美好。
哥倫比亞大學 “Alma Mater”雕塑,象征統(tǒng)帥哥倫比亞大學校園的是Alma Mater,雅典娜女神的化身。
斯坦福大學內(nèi)的羅丹作品的復制品——《思想者》,蘊含青年學子探求真理的沉靜思索之美。
復旦大學 “驢背詩思”雕塑,為雕塑大師袁曉岑先生的得意之作。詩人賈島、陸游經(jīng)常騎在驢背上構(gòu)思,正是行途的顛簸使他們詩思泉涌。該雕塑既富歷史意蘊,又不乏形態(tài)之美眾象雕塑。
以上形形色色的雕塑設計,不論是從辦學理念的表達、知識的傳授,還是對校園空間的裝飾,都做到了良好的詮釋。
江蘇雕塑校園雕塑作品的營造,增加了校園教書育人的文化氛圍,使得徜徉于校園中的人都能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校園中的文化無錫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