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較少純粹的雕塑藝術品,這是一般人不重視中國古代雕塑的主要原因。西方雕塑發源于古代希臘,古希臘人重視人體,將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他們崇拜神,也崇拜和神一樣完美的英雄、戰士與運動家。為他們塑造供人膜拜瞻仰的偶像和紀念像。如此形成了傳統,在西方世代傳承,成為一種純粹的雕塑藝術。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制度、文化、哲學與宗教,均不同于古代希臘。
中國遠古時期重禮教,尊鬼神,藝術重心傾向于工藝美術,在禮器、祭器上發揮藝術天才,并且同樣也形成傳統,影響深遠。從陶器、青銅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藝品中發展出了以裝飾功能為主的實用性雕塑作品,在中國歷代都占有主流地位。它們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純粹的工藝品,例如象形器皿和供擺設的小型工藝雕刻。
建筑裝飾雕刻,例如一般欣賞教材中都會列舉的南朝王陵石刻辟邪和唐代順陵石獅。雕塑作品的實用性除反映在裝飾雕刻上以外,還反映在明器藝術與宗教造像兩方面。明器是隨葬用品,其中雕塑品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俑和動物雕塑,一般教材都舉秦始皇陵陪葬坑兵馬俑和唐三彩俑、馬為例。多是人殉的取代物,動物雕塑也用來代替活體陪葬,它們的實用性很強,并非純粹的雕塑藝術品。宗教雕像也是如此,它們是供信徒頂禮膜拜所用的,以佛教造像最有代表性。欣賞教材多以南北朝和唐代的作品為例,因為這些時代的佛教造像藝術水平普遍較高。宋元和明清也有部分好作品。
中國古代雕塑的裝飾性相當突出。這是其孕育于工藝美術襁褓中所帶來的胎記,無論是人物還是動物,明器藝術、宗教造像還是建筑裝飾雕刻,都普遍反映著傳統的裝飾趣味。最顯著的例子是欣賞教材中云崗北魏發表論文佛, 南朝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獅。佛像的對稱式坐姿和圖案化的袈裟衣紋處理,使之顯出濃厚的裝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