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作為學習雕塑造型的基本形式和途徑,多年來一直深受人們的青睞和重視,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藝術類院校中,雕塑的學習也基本是從泥塑開始的,可見學習泥塑是進行雕塑造型的必要訓練。因此,泥塑的教學過程也就成為了學習雕塑造型的重要環節。本文是筆者在泥塑教學中涉及到造型方面的幾點認識與看法。
泥塑的造型方法
初學者往往覺得做泥塑很有趣,或者很好玩,用一塊塊的泥巴隨便捏捏就能做出各種各樣的人物、動物形象,好像可以包羅萬象。但當你真正學習了泥塑之后,才覺得泥塑并非想象中的那樣簡單,自然界的萬事萬物皆有其法,泥塑也不例外。
在當代,中國各藝術類院校關于泥塑的教學大都是沿襲了法國及前蘇聯的教學模式和基本訓練方法,雖然中國古代也有很多傳統雕塑,但大都局限于宗教雕塑和陵墓雕刻,且關于雕塑的理論著述與文獻少之又少,因此人們也就缺乏很好的學習和繼承那些實踐的理論。在談泥塑造型之前首先我們來了解這樣一個概念:什么是造型藝術?簡言,造型藝術是占有一定空間構成有美感的形象,使人通過視覺來欣賞的藝術。當然雕塑也屬于其中之一了。泥塑也就是用粘土做出的在空間中具有美感的形象來表達社會生活和藝術家情感的藝術形式。
那泥塑應該如何造型呢?如何去觀察對象呢?這就涉及到觀察方法的問題了。在泥塑造型伊始,一般會有一個臨摹或寫生的“模特”,做為對象來鍛煉造型能力。在整個造型過程中,觀察方法是至關重要的,大家都知道雕塑與繪畫是有很大差別的,繪畫是在兩維空間內完成,或畫在畫紙上或畫在畫布上。但雕塑是在三維立體的空間中塑造形體。雖然說繪畫能通過在二維的平面上表現出三維的空間感覺,但它從根本上說畢竟不是三維的空間,這樣的例子很多,如常見的素描、油畫、版畫、國畫、平面設計等等。在二維的平面上要想表現三維空間一般可以通過構圖、線條、比例、******、虛實、色彩等因素來實現。而到了三維的空間內要想把模特表現的比較充分或到位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它需要從各個角度看都與模特相一致。
泥塑造型的基本要求
在教學中,泥塑造型的基本要求大致有以下幾點:,形體比例準確,結構關系協調。這一點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不管是做泥塑頭像還是半身像、全身像、人體,都要有準確的比例關系和結構關系,準確的比例關系能使所做對象感覺起來更加協調、得體。結構關系也是泥塑過程中需要注意和處理的一個重點,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表達出對象和提升塑造能力。第二,能夠學會并運用雕塑的基本表現手法,充分表達出對象的體量感和空間感。第三,造型生動,形神兼備。要達到這一點是比較困難的,這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練習和提升。第四,在學習中不斷積累,探索和挖掘適合自己的表現形式和藝術風格。這一點是在有一定的雕塑基礎以后再去追求的方面。
當然這些要求只不過是籠統的概述。在具體的泥塑教學中還是要由學生自己慢慢去體會,慢慢去積累前人的經驗,在遵循雕塑基本的造型規律之外慢慢去探索和發掘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和表現語言。就拿泥塑人體來說吧!泥塑人體是泥塑教學中的最基本的最常見的造型訓練,也是很重要的訓練。很多學生在做人體時,只是一味地拼湊,把頭、胸、四肢等人體各部位一部分一部分地去塑造,到頭來人體做的死板僵硬,各部分缺乏聯系,整體關系不協調,沒有一點生氣。那我們應該如何去做人體呢?雕塑家滑田友先生把整體與基本形體的關系比喻為“穿糖葫蘆”的關系,也就是要把人體的頭、頸、胸、骨盆、四肢依照人體的動態線給貫穿起來,讓各個部分的關系協調。魯迅美院雕塑系趙大鈞老師也曾說過:“穿插座落”,的確如此,人體也就由幾大塊構成,如何能讓這幾大塊關系協調、處理手法整體統一,也就成了我們平時訓練的重點。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要會抓關鍵,做人體的時候也一樣,記得石村教授在教我們做人體時曾說過:人體的這幾大塊,除了四肢外最靈活的部位有兩處:一是脖子,再一個是腰,只要把脖子和腰的扭轉關系、穿插關系把握好了,那整個人體的動勢把握起來就容易得多了。
在泥塑造型時我們要把握好整體關系,既要做到形體比例準確更要能通過泥塑造型來表達作者對模特的獨特感受。要讓雕塑作品成為表達作者內心情感的物質載體。至于泥塑的創作造型并沒有什么特殊的要求,這個可以在學習和創作的過程中不斷地去探索、挖掘和創新。